时间:2022-10-27 00:07
威尼斯(wnsr888)|中国手机版
作者:张尧 有这么一群人物,他们在《三国演义》里或边缘、或龙套甚至或路人,简直是不值一提,可在《三国志》等各种史籍文献里,他们却光线四射、大放异彩,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。一、鞠义在演义里,鞠义不外是一个在赵云手里过不了一个回合的小龙套。
但在史书里,鞠义却堪称是袁绍账下真正意义上的“武将继承”。在界桥之战中面临公孙瓒精锐的骑兵队伍“白马义从”,鞠义以八百精兵为先锋,并配合大量弓弩手协同作战,大北公孙瓒,并将敌将严纲斩于马下。
此战也可视为反骑兵作战的经典战例。至此,袁绍在对公孙瓒的作战中掌握了主动权,并最终消灭对手称霸河北,一度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。
然而,鞠义虽然接触是把妙手,可是其居功自傲的态度却引起了袁绍的不满,加之对其能力有所忌惮,最后被袁绍下令正法,实在惋惜。还处在创业阶段就开始猜疑臣下、拿部将开刀,四世三公名满天下的袁本初岂有不败之理?二、高顺演义里的高顺无关紧要,在吕布账下竟然连“八骁骑”都没混上(连宋宪魏续之流都名列其中),然而史书上的高顺,却完成是另一种状态。他人品高尚、从不酗酒(这点在武将里很难过)、深得部下恋慕、极有威信,他也擅于用兵,仅以七百精兵组成“陷阵营”,攻无不克,战不无胜,这支小队伍也成为三国里最引人瞩目的特种队伍之一。
他对于吕布也很效忠,多次苦心规劝。然而吕布虽然知道他是个忠臣,却并喜欢他的直谏,也不重用。无论才气还是人品都堪称一流的高顺却未逢明主,空有本事却无的放矢。
最后兵败被俘的他用缄默沉静回应了曹操,而同主公吕布一起被斩首。参考归顺曹操的老同僚张辽,有理由相信,如果高顺归降了曹操,其日后的作为应该不会输给张辽,然而,历史终归是不能假设的。
三、满宠演义里的满府君似乎永远在给别人打着下手,当着辅助,但实际上的满宠却是整个三国堪称全能的复合型优秀人才。论执法、满宠朴直不阿、威严公正,无论是宗室贵族还是公卿还是豪强宗室他都铁面无私,获得了上司曹操和同僚的一致认可;论从政,满宠在担任太守期间,注意恢复秩序促进农业生产,获得了黎民高度评价;论接触,汝南面临袁绍军、襄樊面临关羽,还是在合肥面临孙权,满宠都取得过辉煌胜利;论建城,满宠为预防东吴修筑的合肥新城,历经多次战火洗礼,易守难攻,牢牢的守卫着曹魏国防最南线。
如此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放眼三国,舍满宠君另有谁!满宠最后官拜曹魏太尉,位极人臣,也算是对他能力的充实肯定。只能说一本演义确实隐藏了他的横溢才气。
四、徐荣作为一代枭雄的董卓,账下固然不缺虎狼之将,义子吕布不必多说,华雄也算是员猛将,至于李傕、郭汜这样的也能一时兴风作乱、独霸朝政。和他们一比,徐荣似乎不值一提,其实岂论演义,就是《三国志》这样的正史,他也属于没有单独立传的一类,其事迹也是在别人的传记里顺便带提的。
然而,就是这个平平无奇的徐荣,却送给了曹操人生中的第一次惨败,如果不是曹洪拼死相救,怕已是死在徐荣的利刃之下;也是这个徐荣,先后两次击败了东吴的初代大佬孙坚,不仅如此,他竟然还把孙坚的部将,太守李旻给下锅煮了吃!《三国志》仅以“烹之”这短短两字纪录了这一重口胃血腥事件,却让人看的毛骨悚然。董卓被王允、吕布除掉之后,徐荣也追随了王允,在昔日同僚李傕、郭汜叛乱攻打长安之际,他站在朝廷一边,领兵与老同事征战,最后兵败身亡。这位名不见经传却有着不错战绩的残暴将军最终战死沙场,对他来说,倒也不算是个太坏的了局。
五、田豫这是一个在演义中100回之后才进场的人物,而且也仅仅是被提到个名字而已,群众演员的身份却掩饰不了他在正史里的大放异彩。刘备曾一见如故,以至于厥后二人分道扬镳时刘备还不舍的说“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”(获得刘备如此高度评价的寥若晨星);后投奔曹操后他常年镇守北部边疆,与乌桓、乌丸、鲜卑等常年作战,多次取告捷利,极大了稳固了曹魏的北方国境,此外,他也曾南下到场对东吴的征战,并在合肥新城击败孙权。可谓纵横南北、战功赫赫(刘备确实没看走眼)。
此外,他也眷注下属,朝廷给的犒赏都分发给将士,别人给他送的礼物他也都全部没收。所以田豫不仅在其时就赫赫有名,以至于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、明朝名臣内阁首辅解缙这样的大佬级人物都对其赞赏有加。然而有意思的是,这样一位被受推崇的人物,却在演义里仅仅混了个群众演员的身份,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。
像以上的人物如果一一枚举另有许多, “戏说”和“正说”的差异之大也可略见一斑。我们对“正说”往往敬而远之,却对种种各样的“戏说”“演义”兴趣盎然,这不仅仅是当下的现象,早在古代也已是深入人心。
对此不做批驳,却也希望人们还记得这些被“戏说”所掩盖所遗忘的好汉人物。固然,不仅仅是《三国演义》。
本文来源:威尼斯wnsr888-www.xinhaishipin.com